科研單位要做加減法,解決創新與生產“兩張皮”
通過權益比例改革、科研成果交易平臺等激發創新熱情,增強其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能力和水平;
通過“事企脫鉤”等減弱其對市場公平的干預,退出商業化領域
“科研單位要著力提升種業基礎性公益性服務能力和水平,夯實種業創新基礎,為企業創新育種
提供不竭的科技源泉。”農業部副部長余欣榮說。
圍繞這個目標,科研單位一方面做加法,加強其基礎性、前沿性、公益性研究;一方面做減法,
把商業性、競爭性領域的事情還給市場、交給企業。
中國農業科學院是全國規模最大、學科最全、綜合研究實力最強的國家級農業科研機構!盎A
研究水平決定種業未來的高度!敝袊r科院黨組書記陳萌山說,“大數據、信息技術、生物組學技術
等等,科研中許多重大需求都是跨區域、跨學科的,這些都需要很強的技術力量、穩定的投入,必須由
國家承擔!
科研成果能“變現”,也要“確權”。農業部、科技部、財政部等三部委從去年開始,在4家中央
科研單位實施了種業科研成果權益比例改革試點,核心是科研人員個人將從成果中獲得直接回報,而且
比例將不低于40%。
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是4家試點單位之一,他們出臺了詳細方案來落實推進,并且在具體權
益比例上按照資金來源分類,更具公平性。比如:由國家財政資金支持取得的成果,個人所占比例是
50%,而由個人出資取得的成果,個人占比可高達70%。同時,明確規定,科研人員享有的知識產權相
關權益,不因工作單位和崗位變動而喪失。
“種業權益比例改革從根本上調動了科研人員的創新積極性,也引導科研成果與市場需求相結合
,更接地氣!敝袊r科院副院長萬建民告訴記者。據農業部統計,4家試點單位已梳理出635項種業
科研成果,將391項成果確權到科技人員,其中共有17項科研成果進行了確權交易,交易額達到7737萬
元。中國水稻所2014年專利、品種權等成果產出總數90項,比上年多了一倍。
在做好加法的同時,改革也要求科研單位對商業領域做減法,要求“在2015年底前與其所辦的種
子企業實現‘事企脫鉤’”。
脫鉤“大限”將至,很多科研單位所辦企業正在經歷著這種“陣痛”。不過對于《關于深化種業
體制改革提高創新能力的意見》出臺后湖南省第一家完成事企脫鉤的湘潭市農業科學研究所來說,卻是
一個雙贏的開始!柏斦o的經費不到三分之一!彼L劉偉英說,現在所里將下屬企業的固定資產以
及獨家開發權的水稻品種評估入股,引來外部資金組建新公司,“通過產權吃飯,進行股份改造,這樣
原有的資產效應放大了。”
“原來科研單位辦的企業就像是綠蘿纏在樹上,脫鉤短時間會面臨萎縮,但經過陣痛才會有新的
希望!苯K省農業委員會副主任張堅勇認為,“公益性科研院所舉辦企業,是企業做不大、做不強的
方向性問題。也會阻礙種子市場秩序的根本好轉!
外推內引共同發軔,企業正在登上商業化育種舞臺
政策推動人財物向企業傾斜,企業自身奮發圖強,大手筆投入研發經費、按實際需求科學確立育
種目標、構建“工廠化”先進育種機制……外部推力與內生動力相結合,種子企業迎來發展春天
種業管理職能轉變考驗著決策執政的智慧,也考量著自我變革的勇氣。主管部門緊盯產業發展而
轉型,管理退居幕后,監管和服務走上前臺
“一輛舊車換兩個車燈就變成‘新車’了?”《種子法》在頒布15年之后,今年首次迎來“大修
”,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劉振偉對當前我國品種研發同質化嚴重的現狀如此發問。“
要加快推進種子法修訂,用法律的力量為種業發展保駕護航!
在完善法律法規的同時,我國種業管理逐漸退居幕后做“有為政府”,為“有效市場”的健康運
轉做保障。
深化種業改革成為跨部門、跨地區的共識,在人才、資源、成果等方面多部委聯合出臺舉措,共
同推進。特別是2013年底,農業部、公安部、工商總局聯合啟動打擊侵犯品種權和制售假劣種子行為
專項整治行動,被稱為“史上執法力度最大、覆蓋范圍最廣、處罰措施最嚴厲”的一次種業打假行動。
創新如此之難,但“復制”卻極為簡單,只要從地里偷走一根玉米棒子就可以私繁濫制!叭绻
不能加強對品種權的保護,就沒人愿意投入搞育種了。”中國種子協會副會長李立秋說。
甘肅省張掖市是國家級雜交玉米種子基地,全國玉米種子四成以上出自這個地方,一度成為玉米
品種侵權的源頭。2014年,張掖市重拳出擊,查處涉嫌涉種違法案件72起,對不作為的干部黨紀政紀
處分15人、免職4人!艾F行法律對違法企業罰款最多5萬元,如果套牌1000畝地,每畝毛利潤1萬元就
有1000萬元,他根本不在乎。”張掖市市長黃澤元告訴記者,“我們就想了個辦法,要求套牌種子全
部轉為商品糧,這樣1畝地只值1000元,他們全部害怕了!
“對套牌侵權行為,我們要堅持盯防、追蹤到底,發現一起,查處一起,不給制假售假者任何可
乘之機。”農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巡視員吳曉玲說。
品種審定制度是當前管理中的難點問題,在發展中遇到很多困難。8月17日,農業部就進一步改進
完善品種試驗審定工作進行公開征求意見。
而早在2013年,農業部就面向育繁推一體化種子企業開通了綠色通道,讓企業自行測試品種,“
等于把原有的品種審定制度打開一個突破口,一方面解決了試驗容量問題,另一方面促進了企業的育種
創新!鞭r業部種子管理局副局長馬淑萍說。
試驗的公正性、數據真實性屢被質疑,也是品種審定制度被詬病的原因。為此,農業部對承擔試
驗任務的試驗點嚴格監管,設立公開舉報電話,對索賄受賄、徇私舞弊行為一經查實,試驗點取消承擔
試驗資格,3年內不得再從事試驗,品種申請者的參試品種不予審定,3年內停止其所有品種審定申請
資格。
農業部種子管理局是種業的主管部門,局長張延秋告訴記者:種子局需要將工作領域由管許可、
管品種、管質量、管市場,向抓改革、抓科技、抓政策、抓機制拓展。
政府與市場的關系,是現代經濟社會發展中最重要的關系。對管理者來說,既考驗著決策執政的
智慧,也考量著自我變革的勇氣,種業管理職能圍繞產業發展轉型,成為推動新一輪改革的重要保障。
改革激蕩百舸爭流,品種力量推動種業不斷變革
農民成為改革最大受益者,種業成為經濟要素流入集聚地,育種機制順暢、公益性與商業性各司
其職,改革沿著既定方向一步步接近最初目標
從“8號文件”出臺開始,新一輪種業深化改革已經過去4年多,改革激蕩前行,正在一步步走向目的地。
不過,改革本身必須面對利益調整,變革力度越大,爭議就越激烈。對這些爭議既要重視,也要
堅持用歷史的、辯證的眼光看待。
科研單位在過去很長一個時期,是育種的主要力量;而種子企業是國家著力培育壯大的商業化育
種主體,他們的角色如何轉變?在資源、人才方面如何調整?有人認為應該一刀切,采取“休克療法”
倒逼育種人員到企業去。
應該看到,長期以來我國商業化育種的資金都是投向科研單位的,如果一刀切不讓搞商業化育種
了,這些設備、資源、人才都是極大的浪費,更重要的是有可能會造成一個時期育種空白,影響國家糧
食安全。
“我們要走的道路,不應該是一種替代式的改革,而應該是嫁接式的改革!鞭r業部種子管理局
副局長廖西元說,“科研院所和企業不是此消彼長的關系,而是共生共贏互促進的過程?蒲性核
實加強基礎性、公益性研究,企業要切實加大科技投入,同時,要不斷深化科企合作,大力推進科企股
份合作、人才合作、項目合作,構建基于利益的命運共同體,整體提升種業競爭力!
“向著更高產量和更高質量奮進!痹∑秸f。這位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為解決世界人民
吃飯問題作出卓越貢獻的老人,年屆耄耋,創新攀登卻依然“在路上”。
“執著夢想、合作創新、奉獻種業、強國富民”,這十六字的“中國種業精神”在一代又一代種
業人中傳承,民族種業正在向著歷史的征途浴火而行,一個瑰麗的“種業強國夢”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
復興的宏大敘事中,徐徐鋪陳,日漸清晰。